家住北高营村的刘之英,曾被门口的路困扰多年:一出门就是北三环,可想开车上去还得绕道胜利大街。随着北三环辅路修通,他的烦恼终于消散了:“出门就从体育大街上北三环,不管往西走还是往东走,都方便得很!”
受益的还有周边的企业。“以前想要送货到正定,只能绕道南二环、东二环再走107国道,得一个多小时。”位于栾城区的顺心配货站总经理李会军,以前最怕配送“娇气”水果,生怕路上一耽搁捂坏了。如今,他再也不担心了,走复兴大街20分钟准到。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,配货站十几台车,一年能省几万块钱。
为了方便群众出行,复兴大街全线新建滹沱河大桥1座、泊水桥1座,新建及拼宽桥梁15座、隧道3座、立交6座,设置出入口15对;北三环全线设桥梁25座、立交9座,设置进出口18对。两条路共连通71条市政道路。
“如果说两条主路拉开了城市框架、拓宽了交通‘大动脉’,那么此次辅路的贯通,则进一步畅通了城市‘微循环’,重构了城市骨架路网。”石家庄交投集团所属交投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王永刚说,两条路已成为省会高效便捷、内畅外联的现代交通路网体系中最重要的支撑。
为何两条路如此重要?
以复兴大街为例,原为新元高速城区段,仅设有正定、裕华路、栾城3处出入口,七八米高的路基横亘在城区内,像一堵墙割裂了城市空间,制约了城市发展。2022年3月起,在省委、省政府大力支持下,石家庄市委、市政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实施强省会战略的重大机遇,对穿城而过的高速公路实施市政化改造。
修一条路并不难,难的是如何促进路与城的融合。
“全线辅路及出入口,统筹城市路网规划布局进行了精心设置。”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分院院长付元坤说,全线辅路不但与几十条市政道路相交,还穿过多条铁路、轨道交通线及河道水系。为此,设计方案精雕细琢,力求将交通设计与城市路网、主辅路敷设与城市空间、绿化景观与城市生态、市政配套设施与城市服务功能、品质提升与城市人文进行全方位融合。
城市更新,“破”的不仅是道路,还有各种壁垒。“很多在体制机制上‘难以跨越’的问题,创新探索出解决方案。”王永刚表示,就拿敷设管道来说,牵涉电力、供水等八九个部门,成为项目推进的“一道坎”。各地各部门联动,一次次坐在一起协调、讨论,方案最终得以落地。
解决今天的问题,还要为明天腾空间。“一方面,通过拆除沿线违建,释放大量土地空间;另一方面,给规划道路预留电力、通信等管线,为城市未来发展‘留白’。”在王永刚看来,相比“怎么推进”等工程性难题,“如何长久可持续”更考验城市更新的成效。